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全球经济一直无法走出疲软低迷的大困境,而数字经济在几年间异军突起,被认为是解救危机、经济复兴的新动力和新引擎。大数据是一项技术,是一种思维,更是一个时代,凝聚了新一代产业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,成为时代发展关键新要素。如今,“谁掌握了数据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”,已是全球共识。
在此背景下,各国政府密集出台专项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。从发达国家来看,多国正不断升级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。美国自2012年起分4轮先后发布了《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》《“数据-知识-行动”计划》《大数据:把握机遇,维护价值》《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》等战略文本,形成了从发展战略、法律框架到行动计划的完整布局。英国政府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发布《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》和《英国2015~2018数字经济战略》之后,于2017年3月又出台《英国数字经济战略》,从连接、技能、数字化商业、宏观经济、网络空间、数字化政府和数据七大方面,对英国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划。2016年3月,德国发布“数字战略2025”,该战略是继2014年公布的《数字议程(2014—2017)》之后,首次就数字化发展作出的系统安排,涉及数字基础设施扩建、促进数字化投资与创新、发展智能互联等内容。此外,欧盟及其成员已经制定并公布的大数据发展战略,主要包括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、资助“大数据”和“开放数据”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、实施开放数据政策、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等。
与此同时,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,纷纷加入全球大数据战略竞争之中。2016年4月,泰国发布了一项为期20年的“数字泰国”发展计划,包括数字基础、数字融入和全面转型几个阶段,希望在10年内转变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全球数字化的领导者。2016年12月,俄罗斯总统普京向联邦议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,提出将推进俄罗斯向数字经济转变的政策。墨西哥提出《国家数字化战略(2013年)》,旨在使墨西哥成为“拉丁美洲的领先数字化国家”。
近年来,面对日新月异的全球大数据战略竞争态势,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先后在G20杭州峰会、世界经济论坛、党的十九大等重要场合多次指示,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,做大做强数字经济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审时度势、精心谋划,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,加强统筹协调,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网络强国战略、“互联网+”行动、《中国制造2025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,开启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征程。
2018年5月28日,在以“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”为年度主题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,由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编著的大数据最新理论成果《大数据蓝皮书: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.2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正式发布。报告指出,近年来,中国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进步。在国家部委层面,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专项建设,科技部发布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,为大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在企业层面,阿里巴巴、华为、百度、腾讯等企业已开始布局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智慧城市等80多个细分领域,创造了一定的科研、经济和社会价值。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,2016年,中国在该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数达30115项。截至2017年6月,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企业592家,占全球总数的23.3%。
同时,报告还建议,我国应当以构建数字丝路为抓手,进一步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其具体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建立沿线数字港,与沿线各国共同构建高速、联动、安全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。推动成立数字丝路试验区,构建大数据产业链、价值链、生态链,共同推动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。寻找合适时机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中心,打造互联网金融超市,把中国的普惠金融模式带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推动“一带一路”网络文化资源中心建立,铺建数字文明之路,助力沿线国家民生改善。在数字丝路建设中加强智库交流与合作。